超聲波清洗原理就是在清洗液中產生“空化效應”,即清洗液產生拉伸和壓縮現象,清洗液拉伸時會產生大量微小氣泡,清洗液壓縮時氣泡會被壓碎破裂。這些氣泡產生和破裂的局部壓強可達到上千個大氣壓的沖擊力,這種極強大的壓力足以使得物質分子發生變化,引起各種化學和物理變化(分解、化合、乳化、分散等),可以用于清除剝離物件表面的灰塵、油污、銹跡等雜質。
空化效應是決定清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,而超聲波頻率則直接影響著空化效果,一般產生空化效應的超聲波頻率以20KHz-80KHz最為適合。
頻率與液體中氣泡的直徑成反比,與滲透性成正比。頻率越高,波長較短,空泡直徑小,爆炸壓力低,滲透性好,適合于表面光滑度高、精細工件的清洗。另外,頻率也不能過高,否則波長減短,空化作用反而會減弱,從而降低清洗效率。
反之,超聲波頻率越低,在液體中產生空化越容易,產生的力度大,作用也越強,適用于表面粗糙且較難清洗的污垢。超聲波頻率還影響著工作時所產生的高頻噪聲,頻率越低,噪聲越大,一般在滿足清洗效果的前提下,盡量選擇較高的頻率。
基于以上原理:
低頻17K-23K:適用于清洗污垢較重或者比較難清洗的工件,且氣泡爆破沖擊力對工件表面不會造成傷害時,應選擇低頻超聲波清洗,例如:汽配、紡織等。
中頻25K-28K:適用于清洗污垢稍重或者清洗難易適中,且氣泡爆破沖擊力對工件表面不會造成傷害時,應選擇中頻超聲波清洗,例如:五金機械、電鍍行業等。
中高頻33K-60K:適用于清洗污垢較輕或清洗較容易,且氣泡爆破沖擊力對工件表面不會造成傷害時,應選擇中高頻超聲波清洗,例如:光學玻璃、電子元器件等。